西部大讲堂③ 曹玮:商代晚期周边地区的祭祀模式
2019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三讲
7月16日上午9时,2019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三讲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一层学思堂开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曹玮教授作了题为“商代晚期周边地区的祭祀模式”的讲座,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晖教授主持讲座。
主持人与主讲人
首先,曹老师讲述了商代晚期青铜器的总体情况,并谈到关于“模式”的定义以及“礼”与礼仪模式的概念。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而非实质上的规律;“事神”的器物(主要是铜器)在表现方式上不同,构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并使用相对稳定的一群器物的综合形式,此为礼仪模式。
其次,曹老师概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特征。他指出商代晚期青铜器的几个标志性的特点有:器物器形的变化、种类的增加、工艺的发展、青铜成分的不同、礼制的变化和几种祭祀模式的出现。同时老师结合大量文物图片,对这些特点进行了直观深刻的阐释,并介绍了晚商文化的分布范围与格局的变化。
曹老师将商代晚期周边地区的祭祀模式分为五部分为大家进行精彩讲述。
第一部分,以殷墟为中心的商王朝的礼仪模式。曹老师指出至商代晚期,器物的种类增多,不同的数量和不同的器类,成为衡量贵族高下之间、等级不同的表现物,并结合各类文物图片举例说明之。其后,老师总结了中原青铜器的特点以及以殷墟墓葬随葬器用制度为标准的模式。
第二部分,北方地区青铜文化的礼仪模式。首先,曹老师谈到商周时期这一地区的方国和中原的商王朝有着多种交往。受此影响,这一地区器物的类别、数量以及组合,也可以分为三类:甲、殷墟式器物;乙、仿造式器物;丙、本地特点的器物。其次,他以山西石楼县罗村镇桃花者村出土的墓葬为例讲述两种相同的祭祀模式的融合;以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八亩垣商墓为例展示具有典型北方文化特点的墓葬。
第三部分,三星堆文化的礼仪模式。曹老师结合大量考古资料、图片等从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进行了仔细分析。他指出其与同时代殷墟的祭祀器物大相径庭。且器物的不同,是思想意识中对神祇的认识有所不同,导致祭祀模式的差异。总体上,这反映出了与商文化祭祀思想体系上的差别。
第四部分,汉中盆地中青铜文化的礼仪模式。曹老师指出汉中盆地的出土器物,展现出了与传统的商文化有所不同的祭祀模式。铜璋形器、铜镰形器是汉中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汉中盆地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器所反映的祭祀模式,应是乐舞祭祀,并对西周的祭祀乐舞影响很大。
第五部分,湘资阮澧为中心的湖南及周边地区的礼仪模式。曹老师谈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吴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大铙。这种祭器反映出的礼仪模式在其他地方较为少见,应是这一地区的特点。老师结合大量器物图片并归纳其他学者讨论,总结了不同地区铜铙的诸多特点。
曹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些祭祀模式的不同,反映出对上神和先祖的看法有所不同,祭祀的方法亦不相同;所用器物不同,反映出的社会生活习俗亦不相同。
最后是互动环节,在座学员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兴趣向曹玮教授提问,曹教授就当时集中的商代占卜、青铜标记等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使同学们受益匪浅。随后,王晖教授对曹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并表示了衷心感谢。王晖教授总结道,本次讲座曹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大量精美文物图片、地图,十分生动形象,为在座的学员们普及了青铜文化的许多知识,内容涉及广泛,问题也颇具前沿性。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字来源/张平
图片来源/何秉炽、吴小龙
责任编辑/吴小龙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好看再走呗~